冬季,早晚温差大,中午的暖和也让好多人不注意饮食,可能容易吃一些凉食。晚上又爱喝热汤,给胃带来了极大的刺激。冬季养生,要保护好肠胃,非常重要。
一、冬季养生在于“藏”
冬三月草木凋零、冰冻虫伏,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,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。因此,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“藏”。
由于人体阳气闭藏后,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就较低,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———“肾”来发挥作用,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。冬季时节,肾脏机能正常,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,否则,即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产生疾病。
因此,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“养肾防寒”,以下几点是贯彻这一原则的要点。
1、 精神调养
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,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,当处于紧张、激动、焦虑、抑郁等状态时,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。
同时,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。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,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、懒散嗜睡、昏昏沉沉等现象,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。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,尤其是女性。
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,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。
2、 饮食调养
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“藏热量”为主,因此,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、狗肉、鹅肉、鸭肉、萝卜、核桃、栗子、白薯等。
同时,还要遵循“少食咸,多食苦”的原则: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,而肾主咸,心主苦,当咸味吃多了,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,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。
所以,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,以助心阳。冬季饮食切忌粘硬、生冷食物,因为此类食物属“饮”,易使脾胃之阳气受损。
起居保健:《黄帝内经》里指出:“早卧晚起,以待日光。”意思是,冬天要早睡、晚起,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为益(尤其对于老人而言)。
二、天寒地冻时更要保护胃
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,胃酸分泌增加,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,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均有所下降,因此,每年寒冬都是胃病的高发期。患有慢性胃炎、胃溃疡的朋友,更应格外小心,以防旧病复发。具体而言,要注意以下几点:
1、 调节情志
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发生、发展,与情绪密切相关,愤怒、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或加重各种胃病的发生与发展。
所以,要保持精神愉快,情绪稳定,避免紧张、愤怒、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,注意劳逸结合,防止过度疲劳。
2、 注意保暖
秋凉之后,昼夜温差变化大,患有慢性胃病的人要适时增添衣服。同时,夜晚睡觉要盖好被子,以防因腹部受凉而导致胃病复发或加重。
此外,平时还应加强体育锻炼,提高机体的抵抗力,增强人体对季节的适应性,从而减少胃病的发生。
3、 注意饮食
当摄入不洁净或者变质的食物时,非常容易引起急性肠胃炎。此外,各种胃炎、胃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,这种细菌可以通过不洁的餐具、牙具、食物进行传染。
因此,一定要把好“病从口入”这一关。还要做到细嚼慢咽,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。切忌暴饮暴食,避免损伤胃的自我保护机制。
不要睡前进食,否则会因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胃溃疡。与此同时,应避免过多食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,如油炸食品、辣椒、芥末、浓茶、浓咖啡、酒及过热、过甜的食物。
4、 禁烟限酒
有统计表明,吸烟者患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要比不吸烟者高一倍,且患病率与吸烟量有密切关系。
随访中也发现,吸烟者溃疡的难以愈合率和复发率都比不吸烟者高得多。
因此,胃炎、胃溃疡患者务必戒烟限酒,以利于胃炎、胃溃疡的愈合和防止复发。
除了注意上述几点之外,如果出现嗳气、返酸、胃痛等症状,应尽快去医院诊治,把胃病消灭在萌芽之中。
三、冬天保护肠胃忌“寒凉”
医生表示,秋冬季寒邪当令,若外感寒邪,易引起胃肠道疾病。要保护肠胃的健康,应少吃或不吃寒凉的食物,并注意添衣加被,避免染上风寒。“温差大容易刺激肠胃和血管,再加上很多人秋冬暴饮暴食,肠胃疾病就容易发作”。
尽管秋冬少吃凉食是基本要求,也要看具体的体质情况。有胃痛、特别怕冷、容易拉肚子,属脾胃虚寒征型的人,应吃些有温补作用的生姜煮红糖水、胡椒煲猪肚汤暖脾胃。